2018年,泉州市民政局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市委“转型攻坚、聚力跨越”工作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突出民政特色、拓展工作方式,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高民政干部职工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助推“五个泉州”建设。
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持续深化
(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机制化工作扎实推进。按照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工作实施意见,专题召开会议部署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机关科室、直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力抓,科室单位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坚持“一手抓工作、一手抓创建”的方针,持续推动我市全国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派员参加全国文明城市实地测评培训会、全市志愿者服务组织负责人培训班等,及时通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推动创文明城市工作即时整改、落到实处。报送泉州市民政局为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集体。
(二)城市文明建设水平有效提升。把创建文明城市各项工作纳入全局重点工作,明确责任科室、单位和责任人,对创建文明城市中涉及民政项目进行细化分解,定人员、定任务、定进度、定时限,做到事事有人过问,件件有人落实。将文明城市创建与“两学一做”“主题党日”等党员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带动和引导广大民政干部职工主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真正做到讲政治、守纪律、有担当、树形象。加强城市治理,规范绿色殡葬、社会救助、基地教育等综合整治;垃圾分类处理利用取得初步成效,市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三)基层基础文明创建不断夯实。落实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意见,规范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提升创建水平,泉州市民政局(含泉州市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泉州市老龄办完成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单位创建的申报工作;泉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泉州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泉州市救助管理站、泉州民政福利企业管理站等4个单位迎接2017~2019年度市级文明单位创建的初评考核;福建省泉州军供站、泉州市和谐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泉州市仁风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泉州市红梅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泉州市殡葬管理所等5个单位迎接2016~2018年度市直机关文明单位的总评考核。泉州市民政局、泉州市老龄办等2个单位获评2015~2017年度省级文明单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持续推进
(一)核心价值观主题公益广告阵地建设有拓展。运用信息平台,进行公益广告宣传,推动机关科室、直属单位在活动室、公告栏、机关走廊、政务大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利用宣传栏、LED屏等设置发布“中国梦”“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具有泉州内涵的主题公益广告,设立与环境相容的“创文明城、遵德守礼”提示牌等,实现了主题公益广告上墙、上屏、上栏。救助站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积极转发各类公益广告;福利彩票中心充分利用纸巾、打火机、指甲剪、雨伞等赠品传播公益广告。
(二)时代新风行动有进展。组织开展“公共生活好言行·诚实守信我践行”“做一个谦恭有礼的泉州人”“践行八不规范,争当文明公民”等主题宣传活动,在机关走廊张贴诚信广告。观看2018“文明旅游为中国加分”主题晚会,引导干部职工文明旅游、低碳消费、爱护环境、安全出游。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主题活动活跃,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不断深化。开展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等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弘扬时代新风,展示文明形象。
(三)移风易俗工作有突破。通过短信、微信等形式,定时不定时地向干部职工宣传移风易俗,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承诺做到坚持率先垂范、反对攀比浪费、坚持厚养薄葬和树立文明新风,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承诺书签订率达100%。落实规范党员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规定,出台节俭办婚丧喜庆等事宜工作实施意见,局机关科室、直属单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婚事均能提前7个工作日以上报备并严格按照规定控制婚礼席数;操办丧事均能在当日口头报告,事后及时正式报告。参加移风易俗工作专题会议、现场(观摩)推进会、业务骨干培训会,提升文明素养,约束歪风陋习、引导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有成效。加大道德典型的培育选树和宣传力度,积极参与评选推荐第六届泉州市道德模范,形成学习先进、树立榜样、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观看机关文化(道德)大讲堂、“文明之行·德耀泉州”基层巡讲、“故事会”巡演、“弘扬雷锋精神·传播道德力量”主题会演(演讲)、《榜样3》专题节目,学习榜样精神,凝聚建设力量,推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基层巡讲巡演常态化。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引导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培养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深化“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细落小落实,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力。
(五)“两个活动”成果有巩固。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开展“家+文化”、寻访泉州好家风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树立低碳出行、节约光荣的健康理念,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逐渐成为干部群众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引导树立“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方水,节约一升油”的思想,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合理利用资源,自觉成为厉行节约的宣传者。开展“身边故事、共同铭记”活动,推荐殡葬管理所吴玲玲参加市直机关“身边故事、共同铭记”试点活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泉州好故事、发现身边好典型,把身边人说身边事活动引向深入,从身边人身边事的激励中形成向善向好、心向文明的良好风气。
(六)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有推进。拓展网上文明创建,聚焦重点领域,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运用“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新方法,收集整理本部门和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动态、创建成果、先进事迹等情况,编发相关文字、图片等材料,积极在局门户网站发布。通过讨论、留言发帖等方式,参与各级文明网组织的网上讨论。依托泉州文明网及官方微信、微博,线上线下联动参加“美丽·幸福”、“名书店”、“小城故事”、“泉州身边暖心事”等主题“微公益”行动,建立局机关文明风尚传播微信群,建立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开展新媒体平台网络文明风尚传播,发表微博1288篇,2018年转载中国文明网“好人365”110篇,积极传播弘扬正能量,让网络舆论空间更加清朗。
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得到加强
(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序推进。发动未成年人参与网上清明祭英烈和组织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活动,实施立德树人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向上发展。依托泉州市革命烈士陵园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小小志愿服务、文明小导游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讲解组带着精心制作的图片深入市近100个中小学校进行巡回讲解,编辑印发《泉州烈士陵园简介》宣传材料赠送广大中小学生。同时重新整理面向未成年人的讲解词,与东南网泉州站“丫好”小记者团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从团队中选拔出6名优秀的小学生,负责在清明节等重要节日期间为来园参观的小游客当“导游”,讲解革命故事。协调组织现役军人走进中小学校园为未成年人进行《勿忘国耻 强我国防》现场授课教学。
(二)未成年人课外活动阵地建设继续实施。积极引进闽南文化活动项目,将南音、花灯、纸编等闽南传统文化艺术融入项目建设,有效传承民间传统文化技艺。泉州市革命烈士陵园为进一步提供优美的祭扫环境,不仅在园内增设石桌、石凳、垃圾桶、指示标牌、宣传栏和闭路监控等,还将大门前的休息区重新规划修整,用局部带动整体,使整个园区焕然一新。重视教育质量提高,积极引进人才,让新录用人员担任纪念馆史料管理员和讲解员。泉州救助站对未成年人救助宿舍区域进行装修美化,营造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购置报刊杂志,丰富进站救助的未成年人精神生活。
(三)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持续深入。泉州市救助站实行人性化、亲情化服务,为流浪未成年人提供食宿、医疗、通讯、护送等多种形式的救助服务。成立专门的街面巡查小组,不定期开展路面巡查,发现流浪未成年人积极劝导救助,将其带到救助站内,提供食宿及必要的生活救助用品,并联系家人来站接领回家,努力做到发现一个救助一个,2018年共计救助流浪未成年人69人次。泉州市民政局印发《泉州市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孤儿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并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泉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开展28场DIY活动,12次常规志愿服务爱心活动,全年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提高身体素质时长超过96小时,组织志愿服务2600多人次,开展10场传统节日庆祝活动。
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工作落到实处
(一)“志愿情·泉州红”活动品牌影响持续扩大。以贴近民生、服务群众为宗旨,以社区、乡村、景区、公共场所、交通站点、福利院、老人院等为主要服务场所,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广泛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凝聚社会志愿正能量,推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展“共话十九大·志愿助老行”新春祝福、“志愿情·泉州红”“春暖泉州红”“缅怀先烈·文明祭扫”“助力新泉州 建功新时代”“纪念国际志愿者日”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志愿服务覆盖面。7月13日,泉州市民政局组织20人前往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7000ml。
(二)志愿服务组织持续加强。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引导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成立一支16人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一支4人组成的网络文明志愿队伍、一支12人组成的市民文明巡访团,坚持参加宣传公益活动。推进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运用,民政系统在线注册志愿者75人、注册团队5个、发起项目28个。丰泽区埭头社区入选全国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联络工作示范点(全省设区市唯一)。派员参加全市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培训班,戴方毅被评为“优秀学员”。
2018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泉州市民政局自觉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抓好巡视巡察反馈问题的整改,注重发挥各类测评体系的导向作用,健全规章制度,推动文明创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加强机关党建、绩效管理、文明单位创建、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干部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在干事创业中塑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
泉州市民政局
2019年3月26日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 关于我们 | 隐私与安全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排行统计
主办单位:泉州市民政局维护单位:泉州市民政局 访问量:数据还在加载中
网站标识码 3505000013闽ICP备09027918号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44号
地址:泉州市东海行政中心D栋5楼邮编:362018传真:0595-22500618
信息管理:0595-2250061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22500612